伤寒论原文

桂林古本伤寒论-伤寒例第四(3.35-3.75)

【3.35】 凡发汗,温暖汤药,其方虽言日三服,若病剧不解,当促其间,可半日中尽三服。若与病相阻,即使有所觉。病重者,一日一夜,当晬时观之。如服一剂,病证犹在,故当复作本汤服之;至有不能汗出,服三剂乃解;若汗不出者,死病也。

【3.36】 凡得时气病,至五六日,而渴欲饮水,饮水不能多,不当与也。何者?以腹中热尚少,不能消之,便更与人,作病也。至七八日,大渴欲饮水者,犹当依证而与之,与之时常令不足,勿极意也,言能饮一斗,与五升。若饮而腹满,小便不利,若喘若哕,不可与之也。忽然大汗出,是为自愈也。

【3.37】 凡得病,反能饮水,此为欲愈之病。其不晓病者,但闻病欲饮水者自愈,小渴者,乃强与饮之,因成其祸,不可复救也。

【3.38】 凡得病厥,脉动数,服汤更迟,脉浮大减小,初躁后静,此皆愈证也。

【3.39】 凡治温病,可刺五十九穴。又身之穴,三百六十有五,其三十穴灸之有害,七十九穴刺之为灾,并中髓也。

【3.40】 脉四损,三日死。平人一息,病人脉一至,名曰四损。

【3.41】 脉五损,一日死。平人二息,病人脉一至,名曰五损。、

【3.42】 脉六损,一时死。平人三息,病人脉一至,名曰六损。

【3.43】 四损经气绝,五损腑气绝,六损脏气绝。真气不行于经,曰经气绝;不行于腑,曰腑气绝;不行于脏,曰脏气绝。经气绝则四肢不举,腑气绝则不省人事,脏气绝则一身尽冷。

【3.44】 脉盛身寒,得之伤寒;脉虚身热,得之伤暑。脉阴阳俱盛,大汗出,下之不解者死;脉阴阳俱虚,热不止者死;脉至乍数乍疏者死;脉至如转索,按之不易者其日死;谵言妄语,身微热,脉浮大,手足温者生;逆冷,脉沉细者,不过一日死矣。此以前是伤寒热病证候也。

【3.45】 脉濡而弱,弱反在关,濡反在巅;微反在上,涩反在下。微则阳气不足,涩则无血。阳气反微,中风汗出,而反躁烦;涩则无血,厥而且寒,阳厥发汗,躁不得眠。阳微则不可下,下之则心下痞鞕。

【3.46】 动气在右,不可发汗,发汗则衄而渴,心苦烦,饮水即吐。

【3.47】 动气在左,不可发汗,发汗则头眩,汗不止则筋惕肉瞤。

【3.48】 动气在上,不可发汗,发汗则气上冲,止于心下。

【3.49】 动气在下,不可发汗,发汗则无汗可发,心中大烦,骨节疼痛,目眩恶寒,食则吐谷,气不得前。

【3.50】 咽中闭塞,不可发汗,发汗则吐血,气微欲绝,手足厥冷,欲得蜷卧,不能自温。

【3.51】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,不可发汗,发汗则大便难,腹中干,胃燥而烦,其形相象,根本异源。

【3.52】 脉濡而弱,弱反在关,濡反在巅;弦反在上,微反在下。弦为阳运,微为阴寒。上实下虚,意欲得温。微弦为虚,不可发汗,发汗则寒栗,不能自还。咳而发汗,其咳必剧,数吐涎沫,咽中必干,小便不利,心中饥烦,晬时而发,其形似疟,有寒无热,虚而寒栗,蜷而苦满,腹中复坚,命将难全。

【3.53】 厥逆脉紧,不可发汗,发汗则声乱、咽嘶、舌萎、声不得前。

【3.54】 诸逆发汗,病微者难差,剧者必死。

【3.55】 凡发汗,欲令遍身漐漐微似汗,不可令如水流漓。若病不解,当重发汗。若汗多者,不得重发汗,亡阳故也。

【3.56】 凡服汤发汗,中病便止,不必尽剂;

【3.57】 凡用吐汤,中病便止,不必尽剂。

【3.58】 诸四逆厥者,不可吐之;虚家亦然。

【3.59】 凡病胸上诸实,胸中郁郁而痛,不能食,欲使人按之,而反有涎唾,下利十余行,其脉反涩,寸口脉微滑,此可吐之,吐之利则止。

【3.60】 宿食在上脘者,当吐之。

【3.61】 动气在右,不可下之,下之则津液内竭,咽燥鼻干,头眩心悸也。

【3.62】 动气在左,不可下之,下之则腹内拘急,食饮不下,动气更剧,虽有身热,卧则欲蜷。

【3.63】 动气在上,不可下之,下之则掌中热烦,身上浮冷,热汗自泄,欲得水自灌。

【3.64】 动气在下,不可下之,下之则腹胀满,卒起头眩,食则下利清谷,心下痞。

【3.65】 咽中闭塞,不可下之,下之则上轻下重,水浆不下,卧则欲蜷,身急痛,下利日数十行。

【3.66】 诸外实者,不可下之,下之则发微热,若亡脉厥者,当脐握热。

【3.67】 诸虚者,不可下之,下之则大渴,求水者易愈,恶水者剧。

【3.68】 脉濡而弱,弱反在关,濡反在巅;弦反在上,微反在下。弦为阳运,微为阴寒。上实下虚,意欲得温。微弦为虚,虚者不可下也。微弦为咳,咳则吐涎,下之则咳止而利因不休,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,粥入则出,小便不利,两胁拘急,喘息为难,颈背相引,臂则不仁,极寒反汗出,身冷若冰,眼睛不慧,语言不休,而谷气多入,此为除中,口虽欲言,舌不得前。

【3.69】 脉濡而弱,弱反在关,濡反在巅;浮反在上,数反在下。浮为阳虚,数为无血。浮为虚,数生热。浮为虚,自汗出而恶寒,振而寒栗,微弱在关,胸下为急,喘汗而不得呼吸;数为痛,呼吸之中痛在于胁,振寒相搏,形如疟状,医反下之,故令脉数发热,狂走见鬼,心下为痞,小便淋漓,少腹甚鞕,小便尿血也。

【3.70】 脉濡而紧,濡则卫气微,紧则荣中寒。阳微卫中风,发热而恶寒;荣紧胃气冷,微呕心内烦。医谓有大热,解肌而发汗,亡阳虚烦躁,心下苦痞坚,表里俱虚竭,卒起而头眩,客热在皮肤,怅怏不得眠。不知胃气冷,紧寒在关元,技巧无所施,汲水灌其身,客热应时而罢,栗栗而振寒,重被而覆之,汗出而冒巅,体惕而又振,小便为微难。
寒气因水发,清谷不容闲,呕变反肠出,颠倒不得安,手足为微逆,身冷而内烦,迟欲从后救,安可复追还。

【3.71】 脉浮而紧,浮则为风,紧则为寒,风则伤卫,寒则伤荣,荣卫俱病,骨节烦疼,当发其汗,而不可下也。
【3.72】 脉浮而大,心下反鞕,有热,属脏者,攻之,不令发汗;属腑者,不令溲数。溲数则大便鞕,汗多则越甚。脉迟者,尚未可攻也。

【3.73】 伤寒,脉阴阳俱紧,恶寒发热,则脉欲厥。厥者,脉初来大,渐渐小,更来渐大,是其候也。如此者恶寒,甚者,翕翕汗出,喉中痛,若热多者,目赤脉多,睛不慧,医复发之,咽中则伤;若复下之,则两目闭,寒多便清谷,热多便脓血;若熏之,则身发黄;若熨之,则咽燥。若小便利者,可救之;若小便难者,危殆也。

【3.74】 伤寒发热,口中勃勃气出,头痛目黄,衄不可制,阴阳俱虚,贪水者必呕,恶水者厥。若下之,则咽中生疮,假令手足温者,必下重便脓血。头痛目黄者,下之则目闭。贪水者,下之则脉厥,其声嘤嘤,咽喉塞;汗之则战栗。恶水者,下之则里冷,不嗜食,大便完谷出,汗之则口中伤,舌上白苔,烦躁,脉反数,不大便六七日,后必便血,
小便不利也。

【3.75】 凡服下汤,得利便止,不必尽剂。此以前是汗吐下三法之大要也,若能于此例之外,更神而明之,斯道其庶几乎?

Copyright © 2021-2030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ed by WP & .粤ICP备15039453号-2 wordpress主题Theme By:wordpress主题